立秋一过,气候虽然早晚凉爽,但是“秋老虎”也不好对付。南京食堂托管认为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因此,秋季是调养生机,去旧更新,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。
1.秋季养生的前提条件
养生先养好习惯
养生的关键是好习惯,秋季养生讲究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锻炼。从中医角度讲,“早睡以利养阴,早起以利舒肺”。呼吸新鲜空气,能够使机体津液充足,精力充沛;加强防寒锻炼,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,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,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。
养生进补先体检
秋天正是养阴补虚好时节,但是你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。
1、如果你呼吸浅短,声音低微,神倦懒言,动则汗出,食欲减少,舌质淡就属于气虚性体质。用黄芪、党参、西洋参沏水喝、泡酒,或者做粥是最简单的方式。爱感冒的人一般都是气虚,胃气不固,因此,进补这些还能起到预防感冒的功效。
2、如果你面色苍白,口唇淡白,夜热盗汗,肌肤枯涩,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。你可以用当归、红枣、何首乌、桑椹做粥,在炖鸡汤、炖肉时也可以加点。
3、如果你颧面潮红,口燥咽干,盗汗,尿少而赤,大便秘结,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。可以用麦冬、五味子、山药、百合等,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。
4、如果你畏寒肢冷,腰酸腿软,咳喘身肿,容易腹泻,尿清长,舌苔薄白就是阳虚体质。可以食用肉桂、羊肉、狗肉、生姜等。
2.秋季养生10式
秋季补阴小诀窍
为什么现在这么容易上火么?从中医理论来说,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离泥土越来越远,吸取的地气(阴气)不足,会影响到机体的阴阳平衡,使得体内的“阴”相对不足,引起阳热的偏亢。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,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,而秋冬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,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,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。
第1式:中医认为水为阴气之源,所以秋季应该多喝水。
第2式:走进大自然的怀抱,漫步田野、山村、公园,都有助于养阴而调整机体阴阳。
第3式:汗出过多就会损人体之“阴”,所以秋天季锻炼身体的时候,还要防止运动过度,避免大汗淋漓。
秋季养“性”小诀窍
夏天太热,冬天太冷,秋高气爽正是促进夫妻感情的好时间,但是实际行动的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的好。
第4式:中医有“燥胜则干”之说,秋季燥气干涩易于伤津,所以对女性来说,常常会有那里干燥的现象,影响亲热的时候的情绪和欢悦。中医理论认为秋燥当令,应以休身养性,思绪宁静为主,亲热的时候适当延长前戏调动情绪,如果不太顺利也别强求,更别为此影响情绪。
第5式:中医认为身体的血、津液是一体的,会相互转化,因此身体血液不良的地方自然津液就不足。伸懒腰能大大地增加血流量,改善血液循环除了能让你感到全身舒展,精神爽快外,也许你会发现那里的干燥也有改善。
秋季睡眠小诀窍
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?那就是不吃不动,闭上眼睛睡个美觉。中医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,认为“眠食二者,为养生之要务。”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、恢复精力,有“养阴培元”之效。
第6式:子时是阳气最弱、阴气最盛之时,此时睡觉,最能养阴,睡眠质量也最佳,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。
第7式:头是“诸阳之首”,是指挥和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。梳头是脑部运动最理想的方式,每天晚上睡前梳一次,能够按摩穴道让睡的更安稳。
秋季脾胃巧调理
第8式: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、肢体倦怠、面色萎黄,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,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,如茯苓饼、芡实、山药。
第9式:秋凉之后,昼夜温差变化大,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,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,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睡觉时盖好被褥,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。
第10式: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,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。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,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,少吃油腻食物。
秋凉,胃病易多发与复发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。那么,秋季该如何养护胃呢?要领有五:
1.保暖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褥。另外,胃病患者"秋冻"要适度,不要勉强。
2.调养。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、软、淡、素、鲜为宜,做到定时定量,少食多餐,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,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。
3.忌嘴。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,不吃过冷、过烫、过硬、过辣、过粘的食物,更忌暴饮暴食,戒烟禁酒。另外,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,最好饭后服用,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。
4.静心。胃病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,与人的情绪、心态密切相关。因此,要讲究心理卫生,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。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。
5.运动。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,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减少疾病的复发,促进身心健康。
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,气温还是较高,空气湿度也较大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、利湿、健脾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
以上信息有南京餐饮管理公司整理发布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文章分页:1